当前位置: 首 页 > 信息公开 > 基本信息公开 > 统计信息

德昌县2017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


来源:德昌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时间:2018-03-26 14:49 点击率:打印】【关闭

  2017年,县委、县政府团结带领全县各族人民迎难而上,砥砺奋进,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、十九大、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和县委十三届三次全会精神,统筹推进“五位一体”总体布局,协调推进“四个全面”战略布局,牢固树立“四个意识”,坚定“四个自信”,坚持新发展理念,不断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,在“改革创新、开放合作、产业转型、城乡统筹、精准脱贫、民生改善、安全生产、环境创优”等重点工作方面取得新成绩。全县经济保持平稳健康发展,人民群众安居乐业,社会大局和谐稳定。

  一、综    合

  经凉山州统计局审定,2017年全县地区生产总值(GDP)712141万元,比上年增长1.8%。其中,第一产业增加值183527万元,比上年增长3.6%,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53.1%,拉动GDP增长0.9个百分点;第二产业增加值272442万元,比上年下降2.9%,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-65.1%,拉动GDP下降1.1个百分点;第三产业增加值256172万元,比上年增长5.6%,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112.0%,拉动GDP增长2.0个百分点。人均GDP达到31678元,比上年增长2.2%。经济结构略有调整,一、二、三产业占GDP的比重,由上年的25.2︰44.7︰30.1发展为25.8︰38.3︰35.9。

  非公有制经济全年实现增加值464058万元,比上年增长2.1%;占GDP的比重为65.2%,比上年提高0.6个百分点。

  财政收入平稳增长。地方公共财政收入50158万元,同比增长1.3%;全年公共财政支出172134万元,比上年增长8.3%。

  二、农      业

  2017年,全县各级党政部门认真贯彻落实县委、县政府制定的经济发展战略,加大农业投入,进一步夯实农业基础建设,以结构调整为主线,以市场和效益为导向,以科技为手段,推进农业产业化发展,农村经济呈现增产、增收的喜人局面。全年农林牧渔服务业总产值(现价)达到317507万元,比去年增加18600万元,增长6.2%。其中:农业产值199711万元,比去年增加18980万元,增长10.5%;林业产值7618万元,比去年增加182万元,增长2.4%;畜牧业产值95154万元,比去年下降2.6%;渔业产值8752万元,比去年增加393万元,增长4.7%;农、林、牧、渔服务业产值6273万元,比去年增加1616万元,增长34.7%。

  现代农业加速提升,种植业稳步发展。全年粮食作物播种面积达16616公顷,比上年增加158公顷;粮食总产95979吨,比上年增加1041吨,增产1.1%;其它主要农作物产量如下:油料产量1030吨,比上年增产1.7%。糖类产量2550吨,与上年持平。蔬菜瓜果产量240184吨,比上年增产8.0%。

  加强森林管护、林地保护、森林草原防火等工作,巩固退耕还林和天保工程,森林覆盖率68.4%。

  畜牧业发展加快。全年出栏肉猪25.99万头,增加0.5%;羊出栏7.84万只,增长2.6%;牛出栏1.39万头,增长7.2%;家禽出栏256.5万只,增长0.7%。全年肉类总产量24350吨,下降2.1%,其中猪肉产量17150吨,下降3.3%;羊肉产量1377吨,增长2.5%;牛肉产量1492吨,增长34.2%;家禽肉产量3848吨,下降9.6%;牛奶产量129吨,增速和上年持平。

  渔业生产稳步增长。全年水产品产量6192吨,增长1.5%,为农民收入的增加提供了稳定的财源。

  农田水利建设成效显著,生产条件进一步改善。全县年末农田有效灌溉面积10181公顷,比上年增加18公顷,增长0.1%;全年化肥施用量(折纯)8303吨;年末农业机械总动力23.7万千瓦,较上年增长5.3%;农村用电量为5320万千瓦小时,增长13.6%;全年农用塑料薄膜使用量780吨,地膜覆盖面积11560公顷。

  三、工业和建筑业

  2017年国际国内整体工业品市场价格回暖,我县加强对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培育工作。2017年我县全社会全部工业总产值689940万元,比上年增长9.2%;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全年实现工业总产值556386万元,比上年增长9.4%。

  在规模以上企业主要工业产品产量中:水力发电量97652万千瓦小时,同比增长7.7%;风力发电量44154万千瓦小时,同比下降0.3%;风机叶片生产161套,风机主机生产160台。

  我县32户规模以上工业企业2017年实现营业收入500993万元,同比增长30.8%;工业产品产销率97.3%,同比增加了15.9个百分点;实现工业增加值134665万元,同比增长2.6%(可比价);全年利税总额29419万元,同比增长12.9%,其中利润总额16630万元,同比增长44.6%。

  2017年我县建筑业生产略有下滑。全社会建筑业生产完成增加值147649万元,比上年下降7.5%。

  四、固定资产投资

  2017年,我县进一步深化投资体制改革,不断改善投资环境,招商引资和吸纳民间投资成效显著,重点项目和基础设施建设取得新的成绩。年末全县500万元以上施工项目达到68个,全年全社会完成固定资产投资总额521335万元,比上年下降27.6%。

  在投资构成中,第一产业投资9106万元,同比下降45.6%,第二产业投资264356万元,同比下降14.0%,第三产业投资247873万元,同比下降37.4%。基本建设投资完成305437万元,同比下降40.6%;更新改造投资完成186853万元,同比增长133.5%;其他投资完成29045万元,同比下降77.0%。

  招商引资成效显著。项目投资成效明显。始终把投资拉动作为加快发展的持久动力,创优环境,强化服务,38个重点项目稳步推进,完成投资52亿元。在省级招商引资平台活动签约项目6个、金额32亿元,“中国光彩事业凉山行”活动签约项目12个、金额191亿元;招商引资到位资金28.1亿元。

  五、国内贸易和对外经济

  在国家扩大内需、提升消费的政策效应下,消费品市场繁荣活跃。全县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292185万元,比上年增长11.3%。

  批发零售业。批发和零售业实现增加值51792万元,比上年增长2.8%;住宿和餐饮业实现增加值58952万元,比上年增长3.3%。

  从城乡结构看,农村市场零售额增速高于城镇。城镇市场零售额182621万元,农村市场零售额94504万元,分别比上年增长11.0%、13.4%。

  对外贸易不断增长,全年出口总额(包括转口贸易)2232万美元,同比增长8.0%。

  六、交通、运输、邮电和旅游

  交通运输整体发展势头良好,运输能力不断增强,道路质量明显改善,行业内部竞争也日趋激烈。全年全县公路客运周转量9262万人公里,比上年增长9.5%;公路货运周转量82550万吨公里,增长6.3%。

  邮电通讯业快速增长。全县邮电通讯企业全年完成主营业务收入2.1亿元,增长8.5%,其中:电信业务总量2.06亿元,增长9.0%。年末国际互联网上网用户数1.6万户,增长6.7%;固定电话用户2.8万户,和去年相比基本持平,移动电话用户19.6万户,增长0.5%。全县电话普及率达到73.0%,比上年提高2.5个百分点。

  旅游拉动显著增强。深入实施“全域旅游”战略,打造“旅游德昌”,编制完善《德昌县“十三五”旅游发展规划》《德昌县城安宁河段旅游景区规划》《傈僳族大观》等,启动编纂《凤凰鸣矣》《画说德昌》《德昌县傈僳族志》等图册,深入挖掘德昌仓颉文化、凤凰文化、傈僳族文化、巴洞草坝场和端午节民俗文化;加大旅游开发推介,筹办各类旅游节庆活动7次,打造旅游商品品牌20余个;积极引导旅游与一、二产业融合,率先在全州建成特色农产品游、风电观光游、光伏太阳能产业基地游等产业链条。

  2017年旅游业发展不断增强。旅游总收入达147353万元,比上年增长32.1%,旅游人次达362.32万人次,比上年增长30.9%。

  七、金融和保险业

  2017年,金融部门认真落实国家货币政策,正确处理促进经济发展和防范金融风险的关系,在抓信贷资金组织和推广的同时,狠抓信贷结构的合理调整和资金的有效投入,努力改进金融服务,稳定金融秩序,较好地支持了全县经济发展。年末全县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688977万元,比上年增长8.5%;各项贷款余额346440万元,比上年增长9.5%。

  保险事业稳定发展,保费收入持续增加,受益群体不断扩大。全年保险机构保费收入16883万元,比上年增长9.5%;全年处理各种赔案支付金额2468万元,比上年增长6.5%。

  八、教  育

  年末全县幼儿园35所,义务教育25所,高中阶段教育4所,基础教职工2447人。

  巩固提升教育均衡发展国家认定成果,维护教育公平,实施教育惠民,推进十五年免费教育,义务教育“三免一补”,营养餐实现全覆盖;推进学校结构布局调整,实现城区学生占比59.9%、寄宿制学生占比54.7%;基本实现教育信息化,建成“三通两平台”和“未来教室”10个;教育基础条件逐步改善,实施“全面改薄”、农村教师周转房、“十年行动计划”“一乡一园”“学生直饮水”工程等项目;高中教育逐年突破,高考本科硬上线率24.5%;学前儿童毛入园率98.6%,小学、初中阶段适龄儿童、少年入学率100%;民办教育规模和效益不断提升,民族教育、职业教育、特殊教育协调发展;加强队伍建设,引进教师70人,教育后劲不断增强。

  九、文化、体育和卫生

  文化体育事业繁荣发展。加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,公共文化设施标准化、城乡基本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和文化服务供给水平不断提升。完成中央广播电视节目无线覆盖数字化改造和15个村广播“村村响”、1000户电视“户户通”项目;农村惠民电影放映1830场次;“农家书屋”补充更新各类图书13700册,举办大型文艺演出8场;加强文物、非物质文化保护和文化市场监管。竞技体育和全民健身再获佳绩,男子篮球勇夺州五运会冠军,射箭运动成绩优异,建成农民体育健身场所22个。

  卫生计生服务不断提升。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和医联体试点改革,完成县级公立医院取消“以药补医”试点,实施药品采购“两票制”,医保基金实行年度总额付费,乡镇卫生院基本药物制度实现“四个100%”;县乡村三级医疗服务体系框架基本完善,县内就诊率达94.7%;全面落实基本公共卫生服务,加强重大疾病防控和妇幼保健,推行家庭医生签约服务,常住人口签约率45.5%,居民健康档案建档率99.6%;全面落实免疫规划和艾滋病等重大疫病防治;积极创建全国基层中医药工作先进单位。坚持计划生育“三个不变”,人口自然增长率、符合政策生育率控制在目标范围内。

  医疗卫生机构24个,医疗卫生机构床位数1281床,执业(助理)医师数383人。

  十、环境保护

  环境污染得到一定控制,工业“三废”治理比上年有所好转,年内对32户规上工业企业污染排放及处理利用情况进行了监测,各企业现有专职环保人员152人,32户规上企业全年外排水量32.6万立方米;工业用水重复用水量51.5万立方米;单位工业增加值用水量8.09立方米/万元;环境保护投资占GDP的3.9%,环境保护明显得到改善。

  节能降耗工作取得一定成效。2017年,万元GDP综合能耗为0.6215吨标煤,比上年下降7.5%,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万元增加值综合能耗为0.9116吨标煤,同比下降7.2%。

  十一、人  口

  据2017年公安人口统计,全县年末户籍人口215423人,城镇人口51049人,乡村人口164374人。其中:少数民族人口为69022人,占总人口的32.0%;傈僳族人口为6975人,占总人口的3.2%。

  2017年末常住人口22.17万人,其中:城镇人口8.24万人,城镇化率37.15%。

  坚持计划生育基本国策,据人口出生统计,全年出生人口3338人,人口出生率16.07‰,自然增长率7.29‰。

  十二、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

  城镇居民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呈稳步增长势头,生活条件继续改善。

  全年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0163元,比上年增长9.5%。

  全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8204元,比上年增长8.3%。其中,工资性收入16935元,增长9.7%;经营净收入6474元,下降1.5%;财产净收入1967元,增长24.6%;转移净收入2828元,增长15.2%。人均消费性支出19646元,增长12.0%。其中,居住支出增长2.0%,生活用品及服务支出增长5.9%,交通和通讯支出增长1.3%。城镇居民恩格尔系数36.2%。

  全年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5858元,比上年增加1331元,比上年增长9.2%。其中,工资性收入3987元,增长10.1%;经营净收入10266元,增长9.0%;财产净收入320元,增长17.0%;转移净收入1283元,增长6.0%。农村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12769元,增长15.3%。其中,居住消费支出增长29.5%,生活用品及服务消费支出增长28.6%,交通和通讯支出增长15.2%,医疗保健消费支出增长4.5%。农村居民恩格尔系数35.8%。

  劳动结构有所调整,职工收入稳定增长,城镇单位在岗职工年平均货币工资收入74463元,比上年增长5.5%,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稳定增长,年末余额达456149万元,比上年增长8.5%;年人均储蓄存款余额达21331元,比上年增长9.0%。

  社会保障体系日益完善。顺利推进“五险”统征工作,基金运行平稳,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92026人,城乡基本医疗保险203573人,工伤保险10570人,失业保险7718人,生育保险4463人。积极开展创业培训和青年劳动者技能培训,城镇登记失业率3.77%。城乡困难群众最低生活保障、困难残疾人保障,实现动态管理下的应保尽保;深入推进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,改造公办养老机构床位100张,建成村级日间照料中心2个,为4000名困难家庭失能老人、80岁以上高龄老人提供居家养老服务;关爱困境儿童和留守儿童;加强残疾人保障工作,建成残疾人康复中心;积极推进殡仪馆和公墓建设。

  十三、扶贫工作

  巩固提升脱贫攻坚成果。以“回头看”“回头帮”为契机,紧盯群众急难问题,全面精准识别、精准复核,防止脱贫人口返贫。投入资金7000万元,年度减贫6户20人;巩固提升47个新村点基础设施,配齐3579户贫困户“六件套”;以光伏扶贫、土地流转、产业扶持等为支撑,引导、鼓励、支持贫困村发展壮大集体经济。农民夜校实现行政村全覆盖,参训16.5万人次;创建县级“四好村”32个、州级“四好村”30个、省级“四好村”14个;开展盐源县、木里县、美姑县15个贫困村对口帮扶工作。

  注:

  1、公报中各项数据为初步统计数,正式数据以《德昌统计年鉴-2017》为准。部分数据因四舍五入的原因,存在着总计与分项合计不等的情况。

  2、公报中地区生产总值、各产业增加值绝对数按当年价格计算,增长速度按可比价格计算。地区生产总值核算执行国家统计局新的《国民经济行业分类》和《三次产业划分规定》,即第一产业是指农、林、牧、渔业(不含农、林、牧、渔服务业);第二产业是指工业(不含开采辅助活动,金属制品、机械和设备修理业)和建筑业;第三产业即服务业,是指除第一产业、第二产业以外的其他行业。

  3、公报中林业、渔业、农业机械化、交通运输、邮政、电信、金融、旅游、对外贸易、财政、保险、证券、教育、科技、文化、卫生、体育、环境保护、安全生产、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等数据来源于相关部门。

上一篇:
下一篇:



关于我们 网站申明 使用帮助 网站地图

主办单位:德昌县人民政府 承办部门:德昌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管理部门:德昌县网管中心

备案号:蜀ICP备05005182 网站标识码:5134240003 川公网安备 51342402000009号